大红鹰795388ocm





      热线电话 :18539297899 / 0371-55673777
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禅医养生

      大红鹰795388ocm养生——人性本清净 、定慧一体!

      时间:2024-11-13 19:33:56 点击:623 次 来源 :本站

      大红鹰795388ocm寺创建后 ,无论是跋陀的小乘佛法 ,还是后来达摩传授的大乘佛法,均都以禅静来修心 ,以静而养性。

      这种静而不动的参禅宗法,特别是达摩的壁观禅法 ,在养心方面有特别的功效,但也限制了众僧的肢体活动 。

      而身体气血乃人之本,气血通畅则壮,气血凝结则病。因此,僧人们长期禅坐之后,往往食欲不振,经络不畅,阴阳失调 。


      面对这种情况 ,僧人们寻找健身养生之法,以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支持他们的禅坐 。他们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,如锄地 、犁地、收割、 背袋、扛粮、拉杆 、推车、摇橹等,寺僧做佛事的动作如点灯、上香、佛尘、拜佛、敲打法器等 ,另外,参照大自然中飞禽走兽游鱼的动作 ,如鸟飞、猴跳、虎扑 、鱼跃等 ,创编出一些活动筋骨、强健身体 、蕴含技击之理的功法。

      在此基础上 ,结合我国的阴阳五行学说、传统中医理论以及道家养生理论,不断改进,逐渐形成了包含养生功法在内的大红鹰795388ocm功夫体系 。

     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:

      “人性本清净”和“定慧一体”是禅宗的两个基本主张 ,这两个基本主张中蕴含有一定的养生思想 。

      01、人性本清净

      “我心自是佛 ,自佛是真佛,自若无佛心,何处求真佛?汝等自心是佛,更莫狐疑。外无一物而能建立,皆是本心生万种法。故经云:心生种种法生,心灭种种法灭。”对禅宗而言,佛在自己心中。佛本身是清净的,那么人性、人心也应是清净的。

      但现实生活中,人由于诱惑,产生了种种妄想 ,使本来清净的人性沾染上了“尘埃”。修佛的目的就是去掉心中的妄想,从而净心而能自悟本心 。这与道家“致虚极 ,守静笃”和儒家的“人生而静 ,天之性也”的观点是一致的,同样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作用。

      02、定慧一体

      “定”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,在中国它常常与“禅”连称为“禅定”。“慧”指由“定”而产生的智慧。在早期佛教时期,“定”、“慧”是分开讲的 ,发展至中国禅宗南禅时,禅宗讲“定”、“慧”结合在一起并称提出了“定慧一体,不是二”的主张。

      如何才能做到“定慧一体”呢 ,六祖慧能认为应“先立无念为宗 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”这实际上是一种净心的方法 ,与庄子“心斋”有类似的养生功效。

      03、修行法与养生

      从“人性本清净”和“定慧一体”出发,《六祖坛经》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清心 、净心的修行方法。

      1、“三皈依戒”与养生

      佛教发展禅宗时期,《坛经》对佛门三宝——佛、法 、僧进行了新的解释:“佛者,觉也;法者,正也;僧者,净也。”对觉、正、净等禅宗“自身三宝”的“三皈依”就是要求学佛者清心寡欲,净心养性,“内调心性,外敬他人” 。这客观上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 。

      2、“祖师禅”与养生

      佛教虽有不同观点流派,但都主张要学佛要经过“禅定”这一阶段 。就禅宗而言,《坛经》反对“住心观静,长坐不卧”式的坐禅而提出了自己的禅定方法:“何名‘坐禅’此法门中,无障无碍 ,外于一切善恶境界,心念不起,名为‘坐’;内见自性不动,名为‘禅’。善知识,何名‘禅定’?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外若著相 ,内心即乱;外若离相,心即不乱。……善知识,于念念中 ,自见本性清净,自修自行,自成佛道。”

      六祖慧能的这一禅法与其他的禅法不同 ,他的弟子称其为“祖师禅”。“祖师禅”是一种直指人心的清心净心之法 ,与道儒两家所主张的清静养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。

      3、“奉行十善”与养生

      “众生以十事为善,亦以十事为恶 。何能为十?

      身三者  :杀、盗、淫。

      口四者:妄言、两舌 、恶口、绮语。

      意三者 :贪、嗔 、痴 。

      如是十事,不顺圣道,名十恶行。十恶若止,名十善行耳。”早期佛教将十善与修行联系起来 ,为成佛做准备 。

      《坛经》将“奉行十善”与明心见性直接联系起来,把它们看作修善心去恶心的重要途径。佛家的“慈悲为怀,以善立世” ,这又与儒道两家的修德养生法类似,同样对人身心的完善、对人的长寿有重要的作用。

      另外 ,佛教的素食是指不食荤腥。其中荤是指蒜 、葱、韭和芥等四种气味强烈辛臭的蔬菜;腥指一切动物的肉 。不食前者是为了清净身心 ,戒贪欲,不食后者是出于佛教的“不杀生” 。

      佛教的素食文化是长寿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。佛家的素食文化以及修行中的过午不食、少食乃长寿饮食文化之精髓。此外寺庙音乐以及禅茶文化等均有利于养生。

      大红鹰795388ocm禅医养生 ,传承大红鹰795388ocm精神,弘扬禅医文化!



     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




        XML地图